
早前,大台的一個時事節目中,講及一位新加坡人的訪問,並認為收高球場起樓是天經地義的事。另一方面,又請本土研究所發表了與事實不符對高球場的古樹數目等的言論,都令本人大吃一驚,如此誤導市民,本人感到遺憾。
首先,有不少政客和媒體引用新加坡拆球場起樓,因此本港亦應仿效。本人在此為了不再有人在新加坡的案例誤導市民,因為特撰此文反駁他們的謬誤。
記得20年前,由於工作關係,需要了解新加坡高爾夫球市場;當時新加坡的土地面積大概是香港的三分之一,但卻有36個球場。對,是36個! 細問之下,原來當李光耀先生開發新加坡的時候,便將所有未開發的土地變成高爾夫球場,而新加坡是沒有郊野公園概念,因此每當新加坡要開發土地,就會選擇該區的高球場,再配合年年填海造地 (特區政府為什麼不去填海造地?)。所以高球場變成新加坡的土地儲備,而香港把不發展的土地,變成了荒廢的農地和棕地,加上香港有郊野公園,而且越變越大,連綠化帶和邊陲地都不敢發展,開發的速度遠遠落後於新加坡。而新加坡亦有保育古老的球會,不是拆掉而是搬遷,Keppel Golf Club就是其中的表表者,即使拆場亦會同受影響人仕好好溝通及賠償,不是說散就散。
時至今日,新加坡還有13 個高球場,香港是5個。還有用來作國際比賽的場地聖淘沙高爾夫球會是絕對不會拆,粉嶺由始至終都是用來作體育及康樂用途,政府應首先開發自己沒有發展過的土地,香港根本比不上新加坡。
香港政府也懂得變36個高球場嗎?為何不開發綠化地而去拆有過百年歷史的舊場?
至於本土研究社,請他們亦好好研究,全世界的高球場都以18洞來評鑑。難度蘇格蘭會把聖安德魯斯有470年歷史的老球場拆2個洞去建屋? 亞特蘭大會否拆掉1901年成立的東湖球場其中一個洞作公園?這些都是不符合現實的想法。
有關環咨會還在討論中的9公頃樹林,內有過1000棵樹,在香港的古樹名冊沒有記錄當中的古樹數目,原因就是名冊只記錄香港政府土地上的樹木,而球場不是在政府土地上,因此沒有記載,實在令人費解。而據保守估計最少40至50棵古樹,更有人認為數字高達70至80之間。
從今之後,請各媒體和任何團體請自重,不要再誤導市民。

劉家樂 資深高球評述員
以上內容純屬個人意見 The above content is purely personal opinion
|